期货日报9月28日报道:相较于CBOT大豆的高位振荡,8月以来,国内豆粕期货走势明显偏强,部分时段甚至脱离了美豆的成本端束缚,表现为跟涨不跟跌,整体振荡上行。国内豆粕现货走势更强,究其原因,与美豆成本端支撑、国内近月进口大豆到港偏低预期兑现、中下游集中备货、豆粕加速去库等多种因素有关。
最近两年,因为进口成本高企对国内买船需求的抑制,从根本上影响着国内油粕市场节奏。据统计,1—8月,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总量仅为6133.9万吨,较去年同期减少577万吨,降幅8.6%,而到港同比下降主要集中在6—8月。6月以后,进口大豆到港量下降明显,6—8月进口大豆到港量为2330万吨,同比下降558万吨,降幅19.32%。据Mysteel到港预估,9月、10月,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仍处于偏低水平,分别为680万吨、540万吨,这两个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总量为1220万吨,但压榨量预估将高达1600万吨,这意味在10月底之前国内进口大豆将维持去库节奏。
9月以后,中下游饲料和养殖企业,一方面出于对9—10月国内进口大豆供应的担忧,另一方面因为中秋节和国庆节前的常规备货,采购和提货心态均有较大改变,出现集中补库行为,主动增加现货头寸,造成豆粕库存快速下降。截至9月16日当周,国内主流油厂豆粕商业库存已经降至47.5万吨,较前一周下跌7%,较8月同期下降近40%,也是最近8年同期的最低水平,远低于过去5年均值91.45万吨。在国内中下游持续补库的背景下,预计未来1—2周豆粕维持去库节奏。
在基本面的支持下,国内豆粕市场做多情绪高涨,特别是近月2211合约,离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,豆粕2211合约与2301合约的价差也涨至566元/吨。不过,随着国内多地豆粕价差超过1000元/吨,价格已经在高位累积了较大风险。
一方面,9月中旬至今,阿根廷政府出台优惠汇率鼓励大豆出口,补充了我国第四季度的买船。据部分机构称,9月中旬的第2周,阿根廷集中出口大豆超过400万吨。其中,中国至少采购200万吨且多为9—11月装船。另外,因为9月以来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已经下降,最近两周国储进口大豆拍卖成交量逐渐回升,连续两周周度成交量超过10万吨,远高于前期。因此,预计11月以后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将随着美豆新作集中上市而逐渐缓解。另一方面,从国内来看,超过5000元/吨的豆粕现货价格对养殖端来说已经成为负担,饲料企业纷纷下调饲料中的豆粕添加比例,影响终端消费。
总体来看,短期受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偏紧、下游企业备货意愿较强等因素影响,豆粕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。不过,价格到达高位后累积了大量风险,目前不适合再去追涨,特别是长假临近需注意持仓风险。
*本文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电话:0371-63357633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