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江南娱乐入口 酶制剂资讯> 正文
原料 x 酶制剂 x 工艺...如何最有效地组合?
发布时间:2024-04-30 18:16来源:曦曦博士


140_副本.png

五月的第一个周末,大家周末好~

话说近来写过好几篇酶制剂的综述,都是从酶本身出发。而酶作为一把「钥匙」,要发挥作用离不开「锁」和钥匙本身的打造工艺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原料 x 酶制剂 x 工艺如何最佳组合吧~今天的「曦曦说」嘉宾是来自建明(Kemin)的技术服务总监,罗正博士


Q 您是怎么进入行业的?

罗正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。他说,自己的职业生涯总是在不停的变化 --- 他的博士专业是「预防兽医学(控制动物群体疾病),主要研究病原和宿主相互之间的作用机理。虽然博士期间攻的是基础研究,但毕业后,他基于希望更多地了解行业疾病防控情况的理想,加入了养殖企业的队伍,来到正大集团工作,得以接地气地“真正见识到了各种动物疾病”。工作两年后,他再一次转变方向,加入动物营养行业,来到建明做肠道健康方向的产品经理。如今,他是建明中国的技术总监。

 

Q 禁抗后,酶制剂的使用总体趋势?

罗正博士酶制剂在动物行业已经有挺长的使用历史了,不过最近行业在经历一些巨大的变化,在这些变化之下,我们明显看到酶制剂的使用是在增加的,而且增幅不小。为啥增加呢?对于养殖业来讲,禁抗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细菌性疾病的增加;而高蛋白含量、或者蛋白消化不良会进一步增加动物肠道致病菌繁殖的风险。因此禁抗后,饲料厂大多会选择降低蛋白用量,同时增加配方中的「蛋白酶」使用。除了蛋白因素之外,非淀粉多糖(NSP)在肠道中也会通过增加食糜粘性、阻碍内源酶对营养素的消化等机制给致病菌提供有利条件,所以禁抗后,「NSP」的使用也有相应增加。

 142_副本.jpg

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对营养消化吸收和肠道健康的影响

当然,面对禁抗,只靠一类产品是不够的。我们去年底做过一个调查,发现在猪料中,大部分会选择3种或以上的江南娱乐入口 来解决无抗问题,且60%~70%的选择包括酶制剂。在家禽上面,也至少选择2种以上的江南娱乐入口 。

143_副本.png

酸化剂、植物精油、益生菌和酶制剂是当前畜禽日粮无抗方案中最为认可的四类(图片引自建明调查)

 

Q 过去这些年,酶制剂工艺的变化?

罗博士:酶制剂工艺涉及的方面很多,比如原始菌株的筛选、发酵工艺、后处理工艺...等等。

1)菌株筛选。现在行业对酶的要求越来越高了,耐高温植酸酶、耐高温木聚糖酶都逐渐成了常规要求。如何做到?靠的是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和筛选菌株来实现的。在酶制剂上,基因工程的工作已在大量开展,这些工作让酶制剂的抗逆性更好、酶产量更好、酶活性更强、作用效果更棒。

2)发酵工艺。通过发酵工艺的改善,提高酶制剂的产量,优化成本。发酵工艺这一块我们国家是做得非常不错的,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着行业(是值得骄傲的~)

3后处理工艺。在菌株和发酵的基础上,可以针对不同的酶的性质,通过不同的「包被」技术来“保护”酶制剂,使其更加耐酸、耐高温。

以蛋白酶为例,蛋白酶有酸性、中性、和碱性蛋白酶 --- 其中,酸性蛋白酶可以耐酸,但不耐高温,这时候可以做单层包被,让它耐高温;而中碱性蛋白酶不耐酸,这时候就还需要一层用pH敏感的材质做的包被,使其耐酸,能够过胃,到达动物小肠。

而包得好只是第一步,难点其实在于它是否能够在目标部位有效释放;因这也是重要的评估方面。

在这三个方面中,基因工程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,要研发出一个新的酶产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评估。在此期间,我相信,包被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为行业带来很大的贡献。

  

Q 在实际应用中,如何评估包被效果?

罗博士:包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不同的产品、不同的动物、针对不同的作用,包材的选择、包被工艺的制作,这些都是要仔细考虑的比如在反刍动物中,食糜在牛胃里停留的时间长,就需要层层包被(像火龙果一样点缀在里面,降解掉一层,里面还有一层);而对单胃动物而言,在胃里面停留的时间不长,那就需要在过胃之后快速释放,使其在肠道发挥作用,所以包被的材料选择也不一样。我们曾经在大学做过试验,同样的产品、不同的包被,最后在动物中的效果非常不一样:一个正向、一个负向、一个没差别,很有意思。所以,并不是所有包被都一样。

144_副本.png

 肉鸡的胃肠道部位pH和平均停留时间 (引自Ravindran, 2013)


在实际应用中,包被技术的评估其实也就是酶制剂效果的评估,需要一整套评估体系 --- 

第一步:在酶最原始状态下,按照国家标准评估酶活是多少;

第二步:在耐高温方面,我们可以通过在实验室模拟饲料加工的高温高压环境、并与饲料厂实际生产环境下的结果做「回归分析」,从而对应起来,更准确地检测加工后的酶活残余;同理,在耐酸方面,可以用体外模拟动物胃肠道酸性环境的模型。

第三步:在成品饲料中,可以通过试剂盒来评估饲料中的总酶活(就不是模拟了,是正儿八经的饲料样品中的酶活~)

最后一步:动物实验。体外检测终归还是不能完全代表体内,酶制剂的实地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。

 

Q 不同的酶在使用中要注意原料、配方的哪些方面?

罗博士:我们都知道,酶制剂是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」,看底物一定是第一步。同时,针对淀粉酶、蛋白酶、脂肪酶这几个不同的酶,也有不同的考量 --- 
1)淀粉酶:淀粉是比较复杂的,有直链的、支链的、抗性的......不同的“链”不同的“键”,需要不同的酶来打开它。比如支链淀粉多的时候,搭配“脱支酶“ (debranching enzyme) 就更好。另外,淀粉的消化产物是葡萄糖,如果添加大量淀粉酶,快速降解淀粉产生大量葡萄糖,导致血糖快速升高,可能不一定是好事儿。因此,现在还讲究酶的“快慢搭配”,做到淀粉酶的精准投放,从而达到正向效果。

145_副本.jpg

alpha-1,4-糖苷键 (直链) vs. alpha-1,6-糖苷键(支链)

2蛋白酶: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之外,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--- 在国家标准中,评估蛋白酶活的底物是「酪蛋白」,其结构与谷物蛋白的结构应该是有差异的;同时国家标准中的酶活要求仅为“符合声称“。所以,看标签上的酶活往往意义不大;在以谷物蛋白为主的饲料中,再考虑到加工等环节,最终「有效酶活」是多少?这,是需要大家关注的指标。另外,什么时候用它?需要回到经济价值上来评估。我认为在蛋白原料价格比较高的时候,它一定是有价值的。

3脂肪酶:我个人认为脂肪的乳化和吸收环节是比较关键的环节。

146_副本.png

酶的底物特异性(图片引自Jacobs, 2014)

  

Q 如何思考酶制剂的复配?

罗博士:还是那句话 --- 看底物。不过,我想强调的是,不要只看原料中的底物,而要看配方做好之后成品饲料中的底物结构。在此基础上,考虑不同原料的特殊性。举个例子,我们通过模拟配方发现,其实「玉米日粮」和「高粱日粮」配方中的NSP结构是相似的,那么在NSP酶的选择上,其实是可以通用的。在此基础上,高粱的特殊性在于「醇溶蛋白」,因此在做高粱配方的时候,蛋白酶的考虑比较关键。而对于大麦小麦而言,大麦日粮里的「β-葡聚糖」含量高,这时候我们在常规的NSP酶基础上要考虑添加强化的β-葡聚糖酶;而小麦日粮中「木聚糖」含量高,那么就需要搭配和强化木聚糖酶。此外,酶制剂供应商一般都会考虑底物的覆盖范围,会有一定的buffer来尽可能覆盖更多底物。所以,并不是原料变了就一定要大幅改动酶的使用

147_副本.jpg

典型玉米豆粕型 & 小麦豆粕型肉鸡日粮中的NSP组

 

Q 最喜欢的书?

专业书籍: Kuby Immunology 《库比免疫学》(作者:Jenni Punt, Sharon Stranford, Patricia Jones, Judy Owen)(免疫学必备书籍,将高深的免疫学理论知识,讲的浅显易懂。)

非专业书籍:

《平凡的世界》(作者:路遥)

《飘》(Gone with the wind)(作者:Margaret Mitchell)

  

Q 是什么使成功的行业精英与众不同?

罗博士:专注、努力。对待每一个问题都更专注、更努力,不转移注意力,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前进,就一定能做到最前沿最顶端。


原标题:《对话 | 原料 x 酶制剂 x 工艺...如何最有效地组合?》,发布于2021年曦曦博士微信公众号。

 


0
本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请核实,风险自负
Copyright © 2011 www.livehisway.com 江南app官网客户端下载安装
京ICP备13008321号-1
公安部备案 11010802029875
  
Baidu
map